松滋房网
您当前位置:松滋房网>松滋楼市>楼市行情

一个年轻人的买房样本:“理想”是害人的

2013年06月20日 08:38     小编:松小房     中房网|0     点击:1839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四个月前的某个早晨,赖床不起的陈言(化名)从手机里看到二手房交易将征收20%个税的新闻,一下子睡意全无。他和妻子算了笔帐:一旦新政执行,房价不变的情况下,购房成本将增加20~30万。

“不能再等了”。看了半年房子,历尽纠结懊悔滋味的陈言夫妇,后被新国五条一脚踹进房产交易大厅。

入手的是北京广安门附近的一个二手房。陈言为这个50平左右的一居室背上了125万元的商贷,在付清付加上中介费、契税、所得税等税费的95万元巨款之后,终于长出了一口气。“95万元”对大部分毕业不足一年的年轻人来说,基本上是个天文数字,陈言也不例外。他和妻子的20万存款对付来讲是杯水车薪,为了凑够剩下的75万元,父母卖了老家一处房产,还几乎倾尽积蓄。

不过,比起交钱,看房、选房的过程更让他百感交集。

一个普通年轻人的买房样本

2012年上半年,硕士刚毕业的陈言与相恋多年的女朋友结婚,双方在北京都有待遇不错的工作,他作为银行职员,贷款又相对方便,于是买房便提上日程。从上网查资料看帖子了解北京楼盘信息、购房流程等开始,前两个月陈言自称“学了不少知识”,但对买房这件事明显缺乏实践认识。那时候北京的房价还没开始猛涨,远洋山水均价还在3万以下,西四环恩济里卖到3万多“觉得已经很贵了”,清河还有好多2.5万左右的房源……但到了10月份正式开始看房的时候房价已经出现迅速上涨,苦于房款资金不到位,陈言和妻子能眼睁睁的看着房价天攀升。这之后他们的看房路线从西四环划到南四环,心理价位也随着市场的不断升温而水涨船高。

2012年冬一个大雪天,陈言遭遇了次风波。东四环一个一居室,可改两居。212万元的标价在陈言看起来“有点高”,但是当天几家中介同时带了七八组看房人一起聚集在那个54平米的小屋里,气氛有些紧张。后竟然来了个现场竞价,看房人排队跟业主谈,价高者得。2个小时之后,房子230万元成交。陈言觉得不可思议,这么一般的房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着抢?可是后来他才发现,对于小户型二手房,遇到南向已属不易,通透更是妄想,低板绝大多数为顶层。那个南北通透的中层板楼自己当时竟然还瞧不上,简直是“图样”(注:too young)。

去年12月到今年1月间,看过一个西四环外的新盘之后,考虑到交通和教育、生活配套,陈言开始集中看二手房。马连洼的梅园户型不错,但交通不便价格偏高,放弃;清河3万以下的房子几乎绝迹,放弃;西直门能承受的均价4万元的房子都是回迁房,户型不好,放弃;宣武门外的一个小户型,配套成熟,但房子楼道黑,感觉不好,没买,过了几天又想买发现已经买不起了,放弃……

这期间,陈言见识了态度傲慢谎话连篇的业主和很多不靠谱的中介,不堪压力的妻子甚至赌气“不玩了”,要离开北京。为了“稳定军心”,陈言索性单枪匹马满北京城的寻摸,脚步又伸向洋桥西罗园、牛街18、青春无限、白纸坊等小区。闻过满楼道的羊肉味、见过类似“狗窝”的神户型、“欣赏”过电梯里挂着画满生殖器的艺术作品,陈言越往后看越怀念他不断错过的定慧寺、他的马连道欧园、他的洋桥……懊悔不已。

2月的后,国五条细则出台在二手房市场炸开了锅,也成了促成陈言完成买房大业的临门一脚。他和妻子重整旗鼓,抱着豁出去的大无畏精神要在北京城拿下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那段时间他们也像其他着急买房的人一样,每天兜里都揣着几万块钱随时准备付定金。后的广安门被这个精疲力尽的年轻人拜为,办完过户的四个月之后接受采访时还掩不住“劫后余生”一样的庆幸,但再三叮嘱笔者不要暴露小区名称,因为没过几天同小区同户型的一套房子卖了高出十几万的价钱,他想“那房主肯定悔死了”。

这是一个普通年轻人的买房样本,看起来像一场战役。打了“胜仗”的陈言却并不开心。

“理想是害人的”

在自己还没有足够实力的时候买房,几乎掏光了父母的养老钱,于情,几乎该被指责。但是在经济方面的利益盘算上,“早买少吃亏”是实践早证实了的道理。走出校门没多久的陈言被迫运用这些“一点都没趣”的理性思维,像半年前他对楼市还知之甚少,如今对北京城四环以内的楼盘如数家珍。他的一个研究生同学惊讶于这个平时喜欢读书有点清高的男生,竟然办了这么一件复杂而“物质”工程,但还是觉得自己与这位在北京买了房的昔日同窗比起来,“一下子被甩了100条街”。也有人开玩笑称,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买了房子的人,一种是还没买房的人。

中国的年轻人似乎在房子面前总有这么点沉重与“功利”。有调查称,中国平均买房年龄为27岁,相比发达国家,提前了差不多有一代。日本及德国为42岁、台湾地区是36岁、美国亦达30岁以上。西班牙《世界报》上有一段在微博 传播广泛的言论: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但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成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这一切的源头是“中国的高房价”,它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

出版人路金波曾在微博上建议“但凡勉强有条件”的大陆青年要在30岁之前去四个城市旅行,末了,不忘冷酷的补充一句:35岁之前买了房子的小伙子,不会有大出息。

过早当了房奴的年轻人,一时间几乎成了被人鄙视的对象。而那些“但凡勉强有条件”买房的,果真没去结伴旅行,没去吟诗诵词,他们被现实恐吓着逼进了购房大军,早一步心有不甘,晚一步心惊肉跳。

陈言对此有自己的总结:买房是一道坎,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坎。再苦再难,要跨过去都不会后悔,“尤其在北京”。他的妻子提起看房过程中,也曾看过很多租户因为房东卖房而突然被通知搬走,其中有个扛着大肚子的孕妇给她印象深,“如果不买房,那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赶走的也会是我”。

然而比居无定所更残酷的现实是,房子的意义不在于一个遮风避雨的居所,它还与户籍、生育、子女教育等等所有与年轻人的未来生活保障有关的问题挂钩。

采访中还有一些不愿透露真实姓名的、“没出息”的年轻人,他们因为早一步买了房,如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再也不用担心房价上涨”。在他们看来,类似抛开现实去行万里路这种物质基础的“理想”是害人的,比起那些动不动被赶出出租屋的同学朋友们,他们才更有底气畅想明天,更有可能获得“优雅而体面”的爱情。

这些“没出息”的年轻人不吝跟没房子的笔者分享了自己的买房信息:

李业,26岁 2010年购房 上海九城湖滨 付80万 父亲全付,年涨20万

张洁,27岁 2009年初购房 南昌紫金园 全款40万 父母全付,单价已从3500元每平涨到了8000元

朱胜涛 30岁 2012年中购房 北京郁花园二里 付70万 父母出60万,如今房子涨了70万

……

买房之后

陈言3月中旬搬进了新居,再无力装修,对于他和妻子来讲,房子是生活必需品,买房不是为了投资,房价是涨是跌也再没兴趣关心。房子本来也不该被赋予这么多的意义,而关于高房价,叫骂、控诉和分析都已经太多,但所有这些情绪落到一个年轻个体身上,还是叫人五味杂陈。

曾经和他一同奋战在看房线的同学朋友们,好几个已经离开帝都,他们都是没有背景一路求学才得以从小地方杀到大城市里的年轻人,他们跟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普通百姓一样,被高房价裹挟,平添些这个年龄本不该有的忧愁。

都居不易,好在还有选择,他们将在别的城市买房安家,在别处生儿育女。告别宴上谁也不再主动提房子那茬子话题,举杯痛饮唱天下之大才像他们曾有过的豪情。

(中房网)

分享到:
获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