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国家审计署再度发布了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截至2012年底,上述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3.85万亿元,这两年来增长了12.94%。依同样的增长率推算,截至2012年底,全部地方债余额将达12.08万亿元。
地方债务已经到了“高不可攀”的境地,各地政府借新债偿旧债更是家常便饭。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曾颇为担忧地说:“地方政府以发展地方经济为由,大规模发行地方债,为基建项目的上马融得资金。盲目上马和过度扩张使得地方政府赤字日益增加。如此无节制的继续发债,地方政府的信用状况将受到严重质疑。”
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依旧毫不担心,面对媒体时永远面带着淡定的微笑,表示“债务风险总体是可控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定的负债对城市建设而言是必须的,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要做的事,举债不是不可以,但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地方政府债务过高,终是要还的。怕的是政府行为的短期化,通过短期内的高负债来实现这一届政府的业绩,不管以后,所以寅吃卯粮,影响到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和债务等,有些东西不可挽回。”
债务总量的不断扩张意味着风险增大,泡沫增多。那么,倘若一直举债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些后果又将由谁埋单?
罗仲伟表示,随着地方债务余额越来越大,这些债务可能被转化,后还是要市民来埋单。“这是完全可能的。可能通过政府的一些运作,例如价格攀高的房地产,后让百姓埋单。这是社会上关注的,也是引起议的地方。”他表示,对债务的控制肯定是必须的,因为资源在政府手上,为了解决债务问题可能通过一些运作,比如房产、土地买卖等,后转嫁到企业、老百姓身上。这是坏的一种做法。
事实上,不少地方官员的想法正是如此。近日有媒体报道,中西部省份的某市长表示,“我们重点建设的某个城市新区的地现在是卖50万一亩,但是整个基础设施上去了,价格是1000万一亩。你说我举债,给我5年时间,那边配套跟城区一样成熟,我投几百亿下去,1000个亿回来了。”该市长对还债很有信心,表示要城市的发展有空间不怕,“在欠发达地区,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肯定需要适量举债来谋求快速发展。在这个阶段,价值提升的速度可能比基础设施投入的速度还要快。”这些言论一经报道即广泛传播,众多网友纷纷表示,这样做终会让房价越来越高,“秀”了业绩、苦了百姓。
“另一种可能是,后通过财政来核销,财政的钱是纳税人的钱,这些损失也是间接地转嫁给了百姓。政府又不可能破产,还不是由纳税人来埋单。”罗仲伟说。
谈到地方政府破产,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副教授张劲涛有自己的看法:“国际上实行的分税制其实是地方自治的配套制度。没有地方自治,没有真正的分税制,也无所谓地方破产。”她强调,从长远看,实行地方自治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分税,才能用破产制度来约束和管理地方债。“但地方自治制度必须在将现有的地方债务问题全部解决后才能推出和实施。”
白朋鸣亦建议改革税收政策。“中央和地方在税收分配方面的占比应当有所调整,地方政府应留足更多的资金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罗仲伟建议,为了控制地方债务风险,一是地方政府行为透明化,通过各种途径接受舆论监督;另一方面,中央政府要有手段,不能放之任之,要有相应策略来进行监管;三,债务的运作也有一些科学的方法,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和检验,而不是用行政方法。
券商的苦日子过去了吗?今年一季报的数据似乎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2013年以来券商业绩复苏迹象明显,随着券商创新业务的持续开展,收入结构的不断改善,以及在弱市中自营和投行业务资源配置结构的日渐成熟,券商业绩在经历去年漫长低迷之后,今年一季度各大券商业绩纷纷实现华丽转身。
可是,行业的转暖,并未让券商中那些能看清行业未来的人掉以轻心,方正证券董事长雷杰是其一。在去年行业困难时,方正证券加快创新步伐。在行业春天来临时,雷杰的态度更加坚决。他认为,券商行业的新时代来了,一个“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有充分拥抱这个新时代的券商,才会占据未来这个行业的前三名。
目前,方正证券正充分利用地缘资源优势,稳定传统业务,大力拓展创新业务。同时,方正证券也在积探索管理模式的优化,增强资本实力,在传统业务、创新业务及管理模式优化方面举措频出,谋局图新,打开了新的发展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方正证券并不孤单,券商创新已成风潮。
创新的十年
未来十年将会是证券业高速发展的十年,如何在现有经济环境下,抓住市场机遇发展壮大,成为券商思考的头等课题。企业自身情况不同,这个问题也可以有多个答案,但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在业务创新中推动公司转型,在转型中推动公司发展,这将是谁也无法回避的路径,也是的路径。
从历史发展来看,券商与银行、信托业存在一定差,从总资产来看,券商行业为银行的五十分之一,种种行业差也迫使着证券行业要思考、要转型、要创新。同时,在发展中,券商也要拉近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离,更好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全方位金融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证券业的创新在今年脚步更加踏实,对创新的理解也更加贴近行业现实,而不是一味停留在对创新的浅层次的理解和口号上。今年,监管层将持续支持券商创新,并通过一年的市场反馈,发现了证券业创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为后续券商更好的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方正证券董事长雷杰认为,去年券商创新大会档次很高、规模很大,大家参与的热情非常高。不过,激情退却后,在过去一年的实际工作中,券商行业还难以跟上创新的步伐。尽管监管部门给予的空间已经足够大,但券商的能力、人才、产品和风控能力都成为限制创新的瓶颈因素,并已成为整个行业所面临的难题。因此,今年创新大会的定调与去年有了差别,更加强调在创新中的风险控制。总体来说,券商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但作为监管层,都已意识到创新步伐不能迈得过大、过快。
这对行业的健康无疑是个好消息,也会让券商们的创新更加注重实效。
在始终把握创新与风险控制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方正证券在不断拓展多元化地创新道路。雷杰表示,除通道业务,证券行业现阶段正大力发展资产管理创新业务,真正架起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桥梁。此外,类贷款业务也成为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事务和盈利来源。这都是方正证券努力的方向。
雷杰的话也正在行业层面得到印证。目前,券商各种创新业务如融资融券、股票约定式购回等不断推出。去年,受托管理资金本金规模同比也出现爆炸式增长,让行业为之一振。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们在今年纷纷看准证券业务的电商机会。在这方面,方正证券是先机占领者。今年3月方正证券旗下网店正式入驻天猫商城,成为入驻天猫的券商,抢占非现场开户客户,一时间成为行业热络的关注点,并开始迎来越来越多的跟进者。据公开材料,国元证券目前在经纪业务方面,正着力通过网络平台,对非现场客户提供各类服务。
积打造金融综合平台
2012年9月《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发布,明确提出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引导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综合经营试点。综合经营成为未来金融业发展的重大方向。整合多方资源,积推进金融行业的跨机构投资,已经成为现阶段金融机构的重要发展思路。
这对于一直坚持“内涵式增长”与“外延式扩张”双轮驱动战略的方正证券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利好。
方正证券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批综合类证券公司,拥有业务资格的“全牌照”。随着不断的并购发展,其综合金融业务管理架构已初步成型。近年来,方正证券全面着手打造综合金融平台,2011年方正证券投资15亿参股盛京银行,持股比例达8.12%;目前,方正证券正在推动方正东亚信托70%的股权以及北京中期期货60%的股权收购。从这些举措中,可以看出方正证券的外延式发展已经很清晰,甚至可以说,在大股东方正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方正证券成为券商打造综合金融平台中走在前列的企业。
回报是丰厚的,且立竿见影。
据方正证券透露,去年盛京银行的投资为方正证券带来2.83亿元的投资收益,今年公司对盛京银行这笔投资初步测算ROE水平会达到20%以上。同样,方正东亚信托也将成为方正证券重要的利润增长点。方正证券表示,今年如果对方正东亚信托的收购能够完成,且能够并表的话,全年来看可能会占到公司整个收益的40%到50%。
这些近期的财务回报,无疑会直接大幅提升股东回报水平。但这还是近期的直接回报,从长远来看,回报将更为丰厚,因为这直接开启了方正证券对未来的美好想象。
瞄准“两岸三地”资本商机
金融业“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将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以直接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实现直接投资基本可兑换;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和扩大对外证券投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可兑换程度”。这对券商来说,是一个拓展市场发展区域的重大机遇。方正证券董事长雷杰也表示,方正证券将积开拓两岸三地资本市场商机。
雷杰认为,作为一家证券公司,要想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投资者和客户服务,一定要发展跨境业务。面对越来越开放的中国经济,这是行业的一致看法。
从整个经济走势看,中国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下一步人民币要实现自由兑换,资本项目要进一步开放,这意味着更多的企业要走出去,也有更多企业要走进来,这个过程离不开金融服务。同时,中国金融机构也必须跟上实体经济的步伐,加速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随着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人民币可兑换程度的提高,居民的投资需求也将全球化,国内证券公司自然不能错失这一机会。
基于对市场的准确判断,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方正证券确定了开拓两岸三地资本市场的战略路径,利用本土优势,积拓展跨境服务。
由于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受到政策限制,拥有外汇业务优势的外资银行经常以高外币存款利率揽储。证券时报记者发现,近期又有外资银行打出优惠外币存款利率牌吸储,部分利率更是超过中资银行的4~5倍。
外币存款之
花旗银行、星展银行和南洋商业银行等外资银行均向个人客户推出了外币存款限时优惠。其中,花旗从6月1日开始对于客户新增资金推出美元 3个月1.2%、6个月1.5%的惠年利率,均接近该行原有利率水平的两倍。星展银行则推出澳元和美元的定存利率优惠,澳元定存3个月和6个月高可达3.5%和4.1%,美元定存3个月和6个月高可达1.6%和2.05%。
汇丰、花旗、渣打等外资银行今年来都曾推出过外币存款优惠,不过自去年10月以来,中资银行反而下调外币存款利率。其中中行、建行自去年10月实行的外币存款利率都比上述外资行要低不少。例如,中行的美元3个月和6个月期的存款利率分别为0.3%和0.5%,相比之下,星展的同期限优惠利率分别为中行的5.3倍和4.1倍。
对于外资银行的外币高息揽储现象,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刘东亮表示,由于外资行的网点数目少,吸储能力不及中资行,能调高利率,以价格取胜。此外,由于近期市场对于外币贷款的需求有所增加,预计还会有更多外资行加入外币存款的夺。
不过,星展中国相关人士则对记者称,此次外币存款优惠主要是为了满足该行“丰盛理财”客户的美元存款需求,并非为了存贷比达标,另外该行将根据市场情况、银行同业及内部战略要求,对外币存款利率不时进行调整。
利率定价灵活
一位不愿具名的外资行分行财富管理主管谢先生表示,实际上外资行的外币存款优惠一直都存在,大客户可以与银行直接商量定价。但他表示,这些优惠针对于小额的外币存款(资金不超过等值50万美元);若资金超过50万美元则属于大额存款,将占用银行的外债额度,其存款利率反而不及小额存款优惠。
谢先生称,小于50万美元的外币存款客户一直是外资行重点取的客户群体,而存款利率定价也会随着银行的策略灵活变动,“例如,如果这家外资行近期的外币贷款业务较多,需要补多一些存款;如果有一些外币存款客户流失了,也需要补充存款,此时会相应调高相关币种的利率。”谢先生分析称。
此外,由于国内的外币投资渠道有限,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率较低,因此外资行这类外币存款产品很受一些保守型客户欢迎。对于进取型客户,外资行理财经理通常会向其推荐以外币计价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产品。
除了高利率价格,部分外资行还以外币升值前景做噱头吸引客户。例如花旗银行在其官网称,美国经济持续改善,美联储透露会缩小量化宽松规模,有助于美元走强,美元作为资金避险的选择,是资产配置的重要一环。
但在谢先生看来,由于外币的汇率波动比较大,因此他并不会建议客户将本币换成外币进行投资,“人民币在国内的投资渠道相对较多,且在国际上算是汇率比较稳定的币种。”